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里待得久了,总渴望有一辆能随时带我逃离的座驾。2020年初,当我在4S店第一次见到大通T60时,就知道它会是那个陪我穿越山海的伙伴。三年来,这辆硬朗的皮卡载着我走过泥泞山路,也在草原星空下安营扎寨,而去年夏天的甘南自驾,更是让我与它的故事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kBEzLX
一、选车:在实用与远方之间,T60成了最优解
决定买皮卡前,我纠结了整整三个月。作为一个周末喜欢钓鱼、假期总想去野地露营的人,普通SUV的装载能力始终是块短板——渔具、帐篷、折叠桌椅往后备厢一塞,再想带点食材和饮用水就显得捉襟见肘。而皮卡的开放式货箱,天生就是为这类需求设计的。
最初的备选清单里有三款车:长城炮越野版、江铃域虎7,还有大通T60。长城炮的外观最霸气,内饰也更精致,但超出了我的预算;江铃域虎7的柴油发动机动力不错,可后排空间略显局促,带家人出行时总觉得不够舒服。
试驾大通T60那天,我特意选了一段非铺装路面。2.8T柴油发动机的低扭很充沛,挂入低速四驱后,面对坑洼路段几乎不用刻意减速,6AT变速箱的换挡逻辑也很聪明,不会频繁顿挫。最让我心动的是它的货箱——1.8米的长度足够放下我的路亚竿包和双人帐篷,货箱宝涂层还能防刮耐磨,就算下雨天放湿哒哒的渔具也不怕生锈。
配置上,T60的表现也很均衡:倒车影像带雷达、定速巡航、皮质座椅这些实用功能都有,而且后排座椅可以比例放倒,偶尔需要拉点长条形物品时,把座椅靠背放倒就能扩展空间。对比下来,它既满足了我对越野性能的基本需求,又兼顾了日常代步的舒适性,性价比远超同价位的竞品。提车那天,我特意选了白色车身,总觉得这种干净的颜色和远方的蓝天白云最配。
二、日常:从通勤到撒野,T60的多面手本色
提车后的第一年,T60主要承担着“通勤+周末撒野”的双重角色。工作日,它是我穿梭在城市车流里的伙伴,柴油发动机虽然怠速时有点噪音,但跑起来后风噪会盖过发动机声,高速上开着音乐几乎感觉不到突兀。油耗也很惊喜,市区通勤百公里大概8.5L,跑高速能降到7L左右,比我之前开的SUV省了不少。
到了周末,它就摇身变成“越野利器”。记得有次去城郊的水库钓鱼,最后三公里是没铺装的土路,雨后全是泥坑,同行的轿车陷在半路动弹不得,我的T60挂着四驱轻松通过,还帮着把轿***了出来。那天夕阳西下时,我坐在货箱里整理渔获,看着T60沾满泥浆的轮胎,突然觉得这才是它该有的样子——不是停在光鲜的停车场,而是在山野间留下自己的辙痕。
为了让它更适合长途自驾,我做了几处小改装:加装了货箱盖,既能防雨防尘,又能在高速上减少风阻;换了AT轮胎,增强非铺装路面的抓地力;还在驾驶室顶部装了行李架,用来固定备用油桶和脱困板。这些改动没花多少钱,却让T60的“远征属性”拉满,也让我开始规划一场真正的长途旅行。
三、甘南:5000公里路,T60陪我读懂草原与信仰
去年七月,我终于踏上了心心念念的甘南之旅。从西安出发,经兰州、临夏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,全程5000多公里,历时12天。这一路,T60不仅是交通工具,更像是移动的家——货箱里装着帐篷、睡袋、厨具和半个月的换洗衣物,驾驶室后排堆着零食和饮用水,副驾的储物格里塞满了地图和攻略。
第一天:从黄土高坡到草原边缘
出发时西安刚下过雨,T60的轮胎在湿滑的高速上抓地力很稳,定速巡航设定在100km/h,油耗稳定在6.8L。进入甘肃境内后,地貌逐渐从平原变成黄土高坡,高速两侧的山峁沟壑纵横,T60在爬坡时动力储备很足,超车时深踩油门,变速箱会迅速降挡,转速攀升带来的推背感完全不像一辆皮卡。
傍晚抵达临夏时,遇到了一场雷阵雨。我把车停在服务区,打开货箱盖检查装备——因为加装了防水胶条,帐篷和衣物一点没受潮。看着雨刷器在玻璃上划出的弧线,突然觉得这场雨像是为旅途预热的仪式。
第二天:拉卜楞寺的晨雾与T60的耐心
第二天清晨,我们赶到拉卜楞寺时,寺院还笼罩在薄雾里。停车场在山坡上,碎石路面坑洼不平,T60的悬挂调校很有韧性,缓慢通过时车身颠簸不大,坐在后排的朋友说“比想象中舒服”。
停好车后,我发现旁边停着几辆越野车,车主们正围着T60讨论:“这大通能跑下来吗?”我笑着指了指轮胎上的泥痕:“昨天从临夏过来,翻了三座山,一点问题没有。”其实心里有点小骄傲——谁说皮卡只能拉货?它照样能在高原上体面地奔跑。
第三天:穿越桑科草原,遇见最美星空
从拉卜楞寺到桑科草原的20公里,是此行最惬意的一段路。草原公路笔直地通向天际,两侧的油菜花田像金色的海洋,T60的白色车身在花海中格外显眼。我把车窗降到最低,草原的风带着青草香涌进来,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和远处的牧歌奇妙地融合在一起。
傍晚在草原露营时,货箱的优势彻底显现:把折叠桌椅、卡式炉从货箱里搬出来,十分钟就搭好了“厨房”;晚上睡觉前,还能把湿毛巾晾在货箱护栏上,第二天一早就能晒干。那天夜里没有光污染,银河清晰地横亘在头顶,我躺在货箱里数星星,T60的车顶成了最好的枕头。
第五天:年保玉则的考验,四驱系统显身手
去年保玉则的路上,我们遇到了此行最艰难的路段。一段20公里的施工路全是碎石和积水坑,有辆小轿车的底盘被刮得滋滋响,只能慢慢挪。我把T60切换到高速四驱模式,方向盘转向很精准,就算车轮碾过石块,也能通过轻微的反馈感知路面状况。
最惊险的是一处涉水路段,积水大概30厘米深,水底全是青苔。我挂入低速四驱,稳住油门匀速通过,水位最高时快没过轮毂,但发动机没有丝毫异常。驶出积水区后,同行的伙伴拍着车门说:“这车看着低调,没想到这么能打!”
其实我知道,不是车有多厉害,是它的设计本就为这种场景而生——较高的离地间隙、密闭性良好的发动机舱、防滑差速锁,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配置,在关键时刻能给人足够的底气。
四、甘南自驾攻略:跟着T60的辙痕,这样玩更尽兴
甘南的美,在于它既有藏地的神圣,又有草原的辽阔。结合我的行程,整理出一份适合皮卡自驾的攻略,尤其适合喜欢露营、想深度体验的朋友。
路线规划:12天环线,不走回头路
西安→兰州(休整)→临夏(住一晚,体验八坊十三巷)→拉卜楞寺(建议住2天,深度逛寺院和周边村落)→桑科草原(露营1晚)→合作市(参观米拉日巴佛阁)→年保玉则(住景区附近,预留2天徒步)→扎尕那(必住1晚,感受藏寨清晨)→若尔盖草原(花湖+黄河九曲第一湾)→西安
必带装备:皮卡专属清单
- 货箱垫:最好选橡胶材质,防刮还容易清理,装碎石、湿物都不怕。
- 备用油桶:部分偏远路段没有加油站,柴油车建议带20L备用油。
- 脱困板:草原松软路段可能陷车,铝制脱困板轻便又耐用。
- 车顶行李架:可以固定备胎或折叠自行车,不占用货箱空间。
小众玩法:避开人群的秘密基地
- 桑科草原深处的阿木去乎镇,有牧民自营的帐篷营地,能吃到现挤的牦牛奶。
- 扎尕那后山的洛克之路,虽然路况差,但能看到原始森林和溪流,适合皮卡穿越。
- 若尔盖的唐克镇旁,有条通向黄河边的土路,能把车直接开到河边,看日落时的“黄河九曲”。
注意事项:高原自驾的细节
- 甘南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,出发前检查轮胎气压(建议降到2.5bar,减少爆胎风险)。
- 柴油车在低温环境下可能启动困难,七月虽热,但垭口夜间温度可能低于10℃,最好带瓶抗凝剂。
- 藏区寺庙和村落禁止随意停车,遇到牧民的牛羊群要减速避让,不要鸣笛惊吓它们。
五、归途:5000公里后,车与人都多了份默契
返程时,T60的里程表从3万公里变成了3.5万公里。在兰州做保养时,师傅说发动机工况很好,柴油车跑长途反而能“磨开”性能。我看着货箱里的露营装备——它们被颠簸得有些凌乱,却没有一件损坏,就像这趟旅程,虽然遇到过困难,却始终在向前。
现在每次洗车,我都会特意擦干净货箱里的划痕——那是年保玉则碎石路留下的印记;方向盘上的磨损,藏着桑科草原上单手打方向时的惬意;就连副驾储物格里的地图,都还留着扎尕那雨夜被雨水打湿的褶皱。
有人说皮卡是工具车,不够体面,但对我而言,T60早已不是冰冷的机器。它是陪我在草原上看日出的伙伴,是帮我穿越泥泞的战友,是承载着对远方向往的载体。未来,我还想开着它去新疆,去看独库公路的四季,去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露营。
毕竟,有这样一辆能装下所有装备、也能装下所有期待的车,远方从来都不遥远。